- 牛首山佛頂前苑假山摩崖石刻
- 發布時間:2019-10-9
題記:
牛首山是南京重要的標志性旅游景區之一,位于南京南郊風景區江寧區境內,因山頂突出的雙峰相對峙恰似牛頭雙角而得名,民間又稱為“牛頭山”,早期東晉宰相為大小皇宮外興建象征皇權的雙闕念頭,在此曾勸喻元帝,“此天闕也,豈煩改作!”故又名“天闕山”。牛頭禪宗祖師曾任大報恩寺主持,圓寂后舍利供奉于牛首山中,為牛首山奠定佛學基礎。為了迎合4A級景區建設,南京牛首山對佛頂前院做了摩崖石刻改造,成為另一道絢麗的風景線。

(禪宗牛頭禪師法融禪師曾任大報恩寺主持)
牛首山概況
牛首山自然景觀秀美,有“春牛首”之美譽,同時也是佛禪圣地,它集文化、旅游、生態、佛教、建筑等元素于一體,充分體現了建筑與文化、旅游、生態、佛教的和諧,是南京文化戰略工程和標志性工程,對推進南京歷史文化整體脈絡的系統保護,全面彰顯南京歷史文化風采,意義重大、影響深遠,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,為了打造四季適宜的旅游環境,結合深厚的文化底蘊,佛禪文化的熏陶,以摩崖石刻形態展示佛禪文化,把佛禪文化融入石刻之中,形成了石刻藝術,見證了牛首山佛禪文化的發展史。

(南京牛首山)
摩崖石刻項目考察
為了能設計出更契合佛禪文化,蘇氏山水(山月園)對現場進行勘察,通過溝通了解到摩崖石刻的區域范圍及目的。設計師團隊開始收集各種有關牛首山的信息資訊,了解當地風土民情,并結合以往設計案例提供設計方案,在設計上結合了當地文化、景區特色、地行走勢等方面進行融合。

(牛首山佛頂前苑考察)
摩崖石刻概念設計
結合牛首山文化旅游區以“世界佛教文化新遺產、當代建筑藝術新景觀”為建設定位,景區以挖掘生態資源、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基礎上,著力打造“生態、文化、休閑”三大勝境。蘇氏山水(山月園)為了更貼切的實現主體意圖,根據現場圖片及當地佛禪文化底蘊,結合設計師自身項目經驗累積,經過精心設計,完成了初步景觀效果圖。

(佛頂前苑摩崖石刻效果圖)
《十牛圖頌》的真諦
設計師和甲方多次商議、修改后,完成了最終效果圖《十牛圖頌》。
南京牛首山,中國佛教名山,佛教文化底蘊深厚,是佛教牛頭禪宗的開教處和發祥地。佛頂宮前苑位置開闊,風景秀麗,為禮佛路程之始,游人們從此處入景而見境,見牛而初識佛意,忘牛而終拾本心。摩巖石刻景觀設計為全長約七十米,景墻為山石造型,自然生動而富有歷史滄桑之感。山石起伏跌落,最高處八米有余,《十牛圖頌》分為十段,以十種圖形結合文字鐫刻于石體之上,既生動又形象,每段頌文均給人以不同的感受,書藝結合禪宗深意,以道入佛,讓人們一見而入神,即刻展開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朝圣之旅。

(部分牛首山摩崖石刻-尋牛)

(部分牛首山摩崖石刻-見跡)

(部分牛首山摩崖石刻-牧牛)

(牛首山摩崖石刻-入廛垂手)
石刻以古風排列,由上而下,從右至左,分別為:尋牛、見跡、見牛、得牛、牧牛、騎牛歸家、忘牛存人、人牛俱忘、返本還源、入廛垂手。以頌文的形式,將修行開悟的過程和在各個階段的體驗表現出來,系統的描繪出由修行而開悟而入世的心路歷程,用牧牛童和牛的形象,象征修行者馴服心牛,以重拾本心。
3D立體建模
確定項目初稿后,蘇氏山水(山月園)設計部開始針對設計圖及相關圖紙資料進行建模,讓客戶能更直觀的感受到項目建成的效果,場面極為震撼,又富有美感。
(3D建模效果圖)
項目實施及初遇問題
確定整體效果圖后,經雙方友好協商,施工隊開始進場進行項目實施,摩崖石刻中的假山主要用GRC假山為主,部分直塑假山為輔配合制作的。GRC假山工藝簡單來說,它是由翻模而成,制作過程可由工廠直接制作,再發到現場安裝。整個GRC假山項目安裝進展十分順利。

(GRC假山骨架搭建)

(摩崖石刻字體及圖案)
GRC假山基礎框架完成后,開始對假山進行摩崖石刻了,原計劃假山上的石刻都是刻字,刻字的工藝相對比較簡單,公司中一般的雕刻師即可完成,但突然被客戶告知,所有石刻每個章節都需要插入一幅圖,這個難度系數就增加了一個檔次,這時企業技術團隊優勢就體現出來了。蘇氏山水(山月園)有一批A級雕刻師,有著深厚的雕刻功底,即使像“北京通惠小鎮酒吧街”這樣高標準的手繪我們都輕松完成,更何況是一幅圖,A級雕刻師通過臨摹手法對山體進行雕刻,順利的完成這次突發狀況,得到甲方高度贊賞。

(部分摩崖石刻完工效果圖)

(部分摩崖石刻完工效果圖)

(部分摩崖石刻完工效果圖)

(部分摩崖石刻完工效果圖)
完成驗收
整個工期僅為3個多月,蘇氏山水(山月園)順利完成整個摩崖石刻項目內容,并得到對方確認驗收。為南京牛首山之行畫上了圓滿的記號。當你駐足牛首山時,看著彰顯佛禪文化的假山石壁時一定能感受到更多的佛學感悟,因為它是雕刻師心血的澆筑,是賦有靈魂與美感的編制而成的。來吧,來牛首山定讓你不虛此行!
- 上一篇: 沒有了...
- 下一條: 廣州珠江新城匯悅臺假山疊水景觀